曹操出身官宦世家公牛配资端,爷爷曹腾是历经四朝不倒的元老级大太监。他爹曹嵩是个巨贪,通过向汉灵帝进献一亿万钱,官至三公之首的太尉。
身为高干子弟,曹操自然不用为事业发愁。
熹平三年(174年),曹操被举为孝廉,担任洛阳北部尉。
之后,曹操因为不肯迎合权贵,几次被免官,又几次复出,累任顿丘令、议郎、骑都尉、济南国相、典军校尉等职。
中平六年(189年)八月,袁绍导演了一场大戏,致使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同归于尽。
但袁绍玩砸了,没把握住机遇,最后让董卓捡了便宜。
同年九月,董卓执掌朝政,决定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。
袁绍不同意,与董卓当面大吵一架后,逃亡冀州创业。
曹操起初没有站队,后来发现董卓的狼子野心,便也提桶跑路,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。
创业要成功,离不开人脉和资金。
曹嵩是三公,为官期间又贪了很多钱。
这两项,曹操貌似都不缺。
然而实际情况不是这么回事。
因为曹嵩的太尉早就被撸了,这会儿正赋闲在家,政治上缺乏号召力。
最关键的是,曹嵩担心引火烧身,带着儿子曹德前往琅邪(今山东临沂)避难,故意躲着曹操。
曹操的另外几个弟弟,如曹彬、曹玉,似乎也不支持他。
常言道,打虎还得亲兄弟,上阵须教父子兵。
如今父亲、弟弟们的态度耐人寻味,曹操自然不敢回老家谯县,只得投奔好哥们陈留太守张邈。
但当时张邈也在筹备创业,拿不出资金支持曹操。而曹操年轻时是个清官,没什么钱。
就在曹老板失落之际,张邈的部将卫兹散尽家财,为曹操解了燃眉之急。
卫兹为什么资助曹操?两方面原因:
一来,卫兹是车骑将军何苗的故吏,曹操曾为何苗的哥哥何进出谋划策。
在卫兹看来,曹操与他同属何氏外戚集团的余党,是一个阵线上的盟友。
二来,卫兹非常看好曹操,认为“平天下者,必此人(曹操)也”。
资金问题解决,接下来就该招兵买马了。
曹家人丁兴旺,虽然亲兄弟指望不上,但曹操还可以依仗远房亲戚。
综合史料记载,最早追随曹操的应该是夏侯惇,属于团队中的二号人物。
最有实力的当属堂弟曹洪,曹操首次招募军队时,曹洪贡献了一半兵力。
曹仁、曹纯两兄弟也很有实力,带了上千淮泗兵入股。
夏侯渊家贫,但年轻替曹操顶过罪,两人关系不一般。
曹休当时还小,正与母亲在吴地避祸,但听说曹操起兵,曹休二话不说,独行千里前去投靠。
靠着卫兹的天使投资,以及堂兄弟支持,曹操七拼八凑,招募了五千曹家军。
初平元年(190年)正月,冀州牧韩馥、河内太守王匡、东郡太守桥瑁、济北相鲍信、兖州刺史刘岱、南阳太守袁术、陈留太守张邈以及曹操等人,共推袁绍为盟主,打出讨董旗号。
当时,袁绍与王匡屯兵于河内(今河南武陟);张邈、刘岱、桥瑁、鲍信、曹操等人屯兵酸枣(今延津县境内);袁术和长沙太守孙坚屯兵鲁阳;韩馥留在邺城,负责为联军提供军粮。
眼看讨董联军声势浩大,董卓不敢应战,遂下令烧毁洛阳,迁都长安。
为了防止联军追击,董卓自领一支精锐断后。
然而董卓想多了,联军虽然声势浩大,却只打雷不下雨。洛阳那边都已经烧成废墟,袁大盟主和各路诸侯打着小算盘,都想让别人当出头鸟。
见众人稳坐钓鱼台,曹操挺身而出,率军进驻成皋。
听说实力最弱的曹操打头阵,鲍信心生敬畏,便毅然拔营,决定帮帮场子。
张邈得知消息,令卫兹率三千人助战。
不久,三路人马进兵至荥阳汴水,与董卓部将徐荣遭遇,双方开打。
西凉铁骑战力强悍,这一仗下来,曹操全军覆没,他本人中箭,坐骑也受伤。
曹洪见状,急忙让出自己的坐骑。曹操也非常讲义气,没有抛下曹洪,两人一同逃离战场。
战斗中,鲍信负伤,好在跑得快,捡回一命。
卫兹就这么幸运了,战死沙场。
由于死得早公牛配资端,卫兹在后世没啥名气。
不过,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。天使轮投资投对了,能恩泽后代。
曹操感激卫兹的资助之恩,每次去陈留,都会派人到卫兹的墓前祭扫。
卫兹的儿子卫臻后来官至曹魏三公,封长垣县侯,堪称“人生赢家”。
当然,这都是后话。此时的曹操非常落魄,可以说是一夜回到解放前。
更让曹操恼火的是,他回到酸枣,诸侯们却在大帐中喝酒、吹牛。
曹操反复劝说,希望众人能以大局为重,然而没卵用。
既然道不同,不相为谋,那就分道扬镳吧。
离开酸枣后,曹操决定重整旗鼓,与夏侯惇等人前往扬州募兵。
时任扬州刺史陈温与曹洪关系很好,卖曹洪面子,拨给了曹操四千丹阳兵。
但丹阳兵不愿意背井离乡,刚出扬州就哗变了,跑得就剩五百多人。曹操是欲哭无泪。
好在曹洪给力,靠关系四处摇人,又给曹操整出数千人马。
由此可见,后来“诸夏侯曹”在曹魏的地位那么高,并非是亲戚关系,而是他们在曹操最落魄时,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帮了大忙。
但几千人马也不多,带这点人讨伐董卓,跟送死没两样。
因此,曹操接下来的选择非常重要,如果第二桶金也败光了,团队铁定要散伙!
思来想去,曹操觉得创业风险系数太高,还是先老老实实找个班上。
那给谁打工呢?
曹操与讨董联军分道扬镳不久,刘岱干掉了桥瑁。张邈等人见势不妙,纷纷跑路,各回各家。
但吊诡的是,袁绍在联军解散后,人气却不降反升。冀州牧韩馥担心袁绍做大,故意减少军需供应,企图饿垮袁军。
袁绍正面硬刚不过韩馥,只得曲线应对,决定另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。
刘虞知道袁绍拿自己当枪使,坚决不同意。
袁绍见状,就怂恿曹操与自己一起劝进,横竖都要把刘虞架上天子之位。
于是,曹操就坡下驴,带着团队投奔袁绍。
两人见面后,曹操试图劝阻袁绍另立新君,袁绍不听。
曹操此时没本钱翻脸,只能阳奉阴违,寻机占一块地盘,将来自立门户。
也是从这时候开始,曹操的心态变了,从一个相对单纯的热血青年,变成了渐趋复杂的现实主义者。
过了一段时间,刘虞与部将公孙瓒因为理念不合,关系闹得非常僵。
刘虞主张休养生息,别动不动就跟人干仗。公孙瓒是武将,不干仗怎么体现他的价值?
袁绍得知消息,便写信给公孙瓒,说你既然郁郁不得志,为何不向冀州发展呢?
言外之意,就是撺掇公孙瓒进攻韩馥。
公孙瓒觉得有道理,树挪死人挪活嘛,便率军直指邺城。
袁绍趁机收买韩馥的头号大将麹义,又收买亲信辛评、荀谌、郭图等人,让他们连哄带骗,劝说韩馥让贤。
韩馥不通军事,被搞得不知所措,只好将冀州牧印绶送交袁绍,自己退居二线。
袁绍空手套了一州之地,看似赢麻了,实际并不乐观。
因为请神容易送神难,公孙瓒还没走,他还想着入主冀州呢。
袁绍评估双方实力,感觉打不过,便割地求和,将渤海郡让给了公孙瓒。
恰在此时,三十万青州黄巾军杀入渤海郡。
袁绍本以为公孙瓒死磕黄巾军,会两败俱伤。不料公孙瓒杀神附体,一战歼灭十万黄巾军,自身基本没有损失。
战后,公孙瓒被拜为奋武将军,封蓟侯。
新官上任都得抖威风,公孙瓒也不例外。
他任命部将田楷为青州刺史、单经为兖州刺史、严纲为冀州刺史。打算一口气吃下冀州、青州、兖州。
既然任命了冀州刺史,那袁绍这位代理冀州牧,当然就得搞掉了。
初平二年(191年)冬,公孙瓒率一万骑兵、三万步兵,气势汹汹杀向袁绍。
这一次,袁绍必须应战,且只能胜,不能败。输了就满盘皆输。
于是,袁绍调集数万大军在界桥(今河北威县境内)以南二十里处与公孙瓒展开决战。
但公孙瓒还有盟友公牛配资端,也就是张燕统领的十几万黑山军。
按照公孙瓒的计划,他负责在北面牵制袁绍主力,黑山军趁机攻略魏郡、东郡,抄袁绍的后方。
就在袁绍腹背受敌的关头,曹操带着几千人杀入东郡,击溃黑山军,替袁绍解了围。
曹操如此卖力,其实也是为了自己。如果袁绍战败,公孙瓒继续南下,后面肯定也就没他什么事了。
袁绍得知曹操大胜,立马表奏其为东郡太守。曹操混了两年,终于有一块地盘。
不久,荀彧离开袁绍,转投曹操。在有了地盘后,曹操又收获了团队的第一位军师。
初平三年(192年)春,靠着曹操帮忙守后路,袁绍全力对战公孙瓒,取得了界桥之战的胜利。
几个月后,公孙瓒再次攻打袁绍,结果在龙凑(今山东平原县境内)输了个底掉,灰溜溜地退回幽州。袁绍趁势收复冀州地界。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袁绍被大大弱化。其实人家也是个枭雄,凭本事在河北站稳脚跟。
初平三年(192年)四月,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,刘岱战死。
曹操的谋士陈宫见兖州无主,请鲍信前来站台,说服了兖州官员、士族推举曹操接任兖州牧。
按照《三国演义》的说法,陈宫是大魏集团的0002号员工,曹老板的“白月光”。
但陈宫出仕的时间,其实晚于曹操出任东郡太守。
也就是说,陈宫此时才刚刚为曹操效力。
曹老板有何种魅力,能让陈宫这位新晋员工对他如此推崇?
原因很简单:曹操能打!
几千人击溃十几万黑山军,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。
曹操新官上任,也决定抖威风,灭了青州黄巾军!
但曹操的部队中,新兵较多,战力羸弱,结果吃了败仗。鲍信也在拼杀时阵亡。
早年的曹操不被士族、豪强待见,唯有卫兹、鲍信看好他,却都是英年早逝。
曹操感激鲍信的贡献,为其子鲍邵、鲍勋封官加爵。
当然,这也是后话。这会儿的曹老板处境依旧堪忧。
他虽然是代理兖州牧,手握一州之地。可身处乱世,你得有过硬的战绩,证明自己有能力带领大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,大家才愿意跟着你。
至于其他的,都是次要的,毕竟没人愿意站在失败者一边。
因此,曹操痛定思痛,开始埋头训练新兵,严格赏罚,激励士气,再度对青州黄巾军发起进攻。
战至初平三年(192年)冬,曹操终于在济北(治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)取得自起兵以来收获最大的一场胜利——整整收编了三十余万黄巾军,外加随军的男女老少一百余万人。
曹操收其精锐,号称青州兵。拥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。
古代除了土地,人口就是最宝贵的资源。充足的人口可以补充兵源,还能大规模开垦荒田,种植粮食,为军队供应物资。
曹操收编这么多人口,显然是赚大发了。
初平四年(193年),袁术与袁绍翻脸,大打出手。
公孙瓒和徐州牧陶谦站队袁术,相继派兵进攻袁绍。
曹操支持袁绍,出兵击破陶谦、袁术,打得袁家二公子狼狈逃往九江郡。
同年夏,曹操再战陶谦,连克徐州十余城。
但曹操的性格存在缺陷,每每取得一点成绩后,就表现出“飘飘然”的状态。
陶谦主动挑衅,祸不及徐州百姓。曹操却不分青红皂白,屠杀徐州男女数十万人,以致泗水为之不流。
曹操一攻徐州
兴平元年(194年)春,先前跑到琅琊避祸的曹嵩、曹德被陶谦的部下杀害。曹操盛怒之下,连破徐州五城,所过之处又是鸡犬无余。
此前,曹操因为不爽兖州名士边让跟自己摆谱,杀了边让全家。
在兖州士族们看来,曹操此举过分了,简直不能忍!
而曹操是陈宫举荐的,他必须给兖州士人一个交代。
于是,陈宫再次作出了一个影响兖州,乃至整个中原未来的决定。
他要重新寻找一个能代表兖州士人利益的新主人。
这个人,正是张邈。
曹操和张邈是好哥们。背刺兄弟,张邈下得了手吗?
起初,张邈还有顾虑。但由于袁绍曾多次暗书曹操,让他找机会做掉张邈。
虽然曹操不同意,张邈知道后,也感激涕零。但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,好朋友也不行。
因此,张邈心里渐渐有了反曹的念头。这对好哥们终究还是决裂了。
兴平元年(194年)夏,吕布由于得罪袁绍,遭到追杀,无处可去。
张邈和陈宫认为可以请吕布当打手,便趁曹操远在徐州,迎奉吕布为兖州牧。
一时之间,兖州80多个县响应起事,曹操的地盘仅剩鄄城、范县、东阿三城。
曹操二攻徐州
曹操获悉老家不保,赶紧从徐州返回,与吕布在濮阳大战。
这场战斗打得十分惨烈,吕布亲自冲锋陷阵,曹军不敌,节节败退。
曹操见状,立刻在阵前招募敢死队。
原为张邈部将、不久前才转投曹操的典韦挺身而出,带着敢死队以不要命的架势吓退了吕布军。
战后,曹操擢升典韦为都尉,相当于侍卫队长,负责曹操的安全保卫工作。
吕布吃了亏,不再出战。曹操暗中联络濮阳城内一个姓田的豪强,打算里应外合。
攻城当晚,田姓豪强如约干掉了濮阳东门的守门士兵,打开城门,曹军一拥而入。
曹操以为这次必能得手,脑子一热,又开始飘飘然,命人放火焚烧城门,以示破釜沉舟的决心。
可问题是,吕布不是瞎子,城门起火,他看不到吗?
结果曹操这边刚把东门点着,吕布就冲了过来。曹操仓促迎战,被揍得落花流水。而近在咫尺的城门也因为着火,逃不出去了。
好在当时天黑,吕布没认出曹操。面对吕布的盘问:“曹操何在?”
曹操随手一指,说:“骑黄马者是。“
趁吕布追杀骑黄的“曹操”,曹操硬着头皮冲进火海,死里逃生。
回到大营后,曹操气不打一处来,命人制造攻城器械,誓要拿下濮阳。
然而曹军猛攻濮阳百余天,始终无法攻克。
相持期间,濮阳地区爆发蝗灾。眼见军中缺粮,曹操只好撤回了鄄城。
见曹操处境困难,袁绍抛出橄榄枝,让他举家搬到邺城。其实就是想收编曹家军。
曹操一度动心,准备答应袁绍。要是真去了,意味着曹操创业失败,又得给袁绍打工。
这时,程昱出面劝阻。曹操觉得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,便打消了关门歇业的念头。
兴平二年(195年)春,曹操歇了一个冬天,缓过劲来,与吕布再战。
曹操吸取上次的教训,不再强攻,而是采取围点打援战术,逐步收复失地。
但随着局势好转,曹老板又又又飘了。
当时陶谦病死,刘备接手徐州。估计觉得刘备是软柿子,曹操打算三征徐州。
如果曹操出兵,肯定又得栽跟头!
因为吕布还盘踞在兖州南部,随时都会反攻。并且曹氏集团的人才规模明显也不足以支撑曹操控制两个州的地盘。
后来战功赫赫的五子良将,张辽、张颌、徐晃此时分别在吕布、袁绍、车骑将军杨奉麾下效力。
两大保镖之一的许褚,此时正在老家当土财主,一年后才率部众归顺。
五大谋士,郭嘉、荀攸、贾诩都没来。
其他重要人物,如锺繇、陈群、董昭、刘晔等等,也都没来。
比之袁绍、刘表、早期的公孙瓒等人,曹操的实力还是太弱,根基不够扎实。
荀彧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及时劝阻,对曹操说:“当年高祖保关中,光武据河内,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,打输了也没关系。如今吕布虎视眈眈,若急于东进,万一失利,我们将于何处退身?何况你先前屠徐州,即便攻下了城池,也得不到民心。”
曹操想了想,觉得有道理,便采纳了荀彧的建议。
不久,吕布、陈宫联兵来攻,曹操没有防备,眼看又要吃败仗。
万分危急之时,曹操发现军队驻地西边有一条大堤,堤坝后面树木幽深。
于是,曹操把一半兵力埋伏在树林中,另一半兵力在堤前列阵。
待两军接战,树林中的伏兵突然杀出,吕布、陈宫不知虚实,以为中了埋伏,慌忙下令退兵。
曹操率部追杀,大获全胜,分兵收复所有沦陷的郡县。
吕布、陈宫、张邈折腾一年,最终被曹操赶出了兖州。
后来,陈宫与吕布一起投奔刘备,夺了徐州。张邈则在投奔袁术的途中被部下所杀。
至此,曹操的事业总算走上正轨,为之后迎接汉献帝,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奠定了基础。
金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