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张嘴!再吃一口!”杜德配资
“不吃就饿着!”
这样的对话,是不是每天都在家里的餐桌上循环播放?
孩子吃饭就像打仗,妈妈追着喂、哄着吃,甚至是威逼利诱,结果饭没有吃进去多少,亲子关系倒是先崩盘了。
按理说,吃饭本该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,可到了孩子这里却如此的痛苦。在很多父母看来:孩子不好好吃饭,就是平时太宠着,才让他们无法无天。
可实际上,孩子抗拒吃饭并非父母以为的宠溺过度,也并非是故意找茬。凡事有因才有果,孩子不好好吃饭,那背后自然是有原因的。
孩子吃饭难?先别急着甩锅给“挑食”
很多妈妈一看到孩子把饭吐出来、把菜挑出来,第一反应就是“这孩子挑食”。可实际上,孩子的拒绝并非挑食这么简单。
信号1:身体在抗疫
孩子的胃容量本身就比成人小很多杜德配资,新陈代谢又快,所以他们的饥饿感是碎片化的。
有些妈妈担心孩子饿,上午加餐、下午加点心,睡前还要灌一杯牛奶。结果到了正餐时间,孩子的胃早就被塞满了,自然也没有胃口。
信号2:大脑在罢工
孩子看待食物的视角,和咱们成年人可大不一样。成年人吃饭,大多就图个果腹解馋,完成任务似的;可孩子吃饭呢,更像是开启了一场充满新奇的探索大冒险。
如果他们觉得饭菜不好吃的话,可能就不想好好吃饭。这个时候,妈妈要是总要求孩子“乖乖做好”或者“好好吃饭”,那娃就会觉得吃饭是一场无聊的任务,提不起任何兴趣。
信号3:心理在防御
心理学上有个词叫“自主需求”,简单理解就是:人,天生就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,孩子也不例外。
当父母用“必须要吃完”“不需剩饭”来要求孩子的时候,他们感受到的不是妈妈爱我,而是妈妈在控制我。这种压迫感,会让孩子本能地反抗,哪怕他们本来有点饿,也会故意不吃。
有妈妈会说:我现在逼他吃饭,是为了让他长身体,等他长大就懂了。
但真相却是:越逼迫杜德配资,孩子越不会吃饭。
所以说,聪明的父母都不要逼娃吃饭,一定要化被动为主动。只要把吃饭的主动权还给孩子,让他自己去吃饭,问题不就解决了吗?
学会这三招,让娃自己好好吃饭
第一招:把“控制权”还给孩子
总有妈妈觉得“孩子小,不懂事,我得替他决定吃什么、吃多少”,这种想法大错特错。孩子只是小,但他们在饮食方面,还是有决定权的。
孩子的吃饭控制权,其实早在6个月添加辅食的时候,就已经开始了。他们第一次用手抓饭、用嘴啃勺子时,就是在用行动告诉父母:“我想自己试试!”
因此,还是把选择权和决定权都交给孩子更好。
每天准备两三种食物让孩子自己选择;要是孩子说吃饱了,那就立马收碗,别逼着他继续吃。
第二招:把吃饭变成游戏
对于孩子来说,游戏总是最能让他们提起兴趣,又特别喜欢的事情。既然这样,那就让吃饭变得有趣起来,孩子自然就会喜欢吃饭。
这里所说的“游戏”,是把食物变成玩具。把蒸好的米饭捏成漂亮的小兔子、小熊猫形状;把青菜吧摆成花朵、大树的样子,光是看着就很有趣。
也可以把吃饭变成比赛,可以告诉孩子:我们来比赛,看看谁先吃完这颗西兰花!记得,赢的人要准备一些小礼品。孩子天生喜欢竞争,这种挑战会让他主动张嘴。
第三招:做吃货父母
倘若父母都不不好好吃饭的话?那孩子怎么可能会好好吃饭呢。他们是天生的模仿者,很多习惯都是从父母这里模仿而来。
要是父母每餐都能好好吃饭,而且吃饭的时候不玩手机、不挑食,那孩子肯定是看样学样,会跟父母一样爱上吃饭,根本不用大人操心、催促。
不要总是把“健康”挂在嘴边,偶尔带孩子去吃一次他喜欢的汉堡、披萨,让娃知道吃饭是一种享受,每周都可以抽出一天时间去尽情享受美食。
写在最后:孩子吃饭难,从来都不是孩子自己的问题,而是父母一开始没有给他们培养成好的习惯。从现在开始,别再逼着娃吃饭了,把选择吃什么、吃多少的权利交给娃。
金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